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通知公告
  • 2021-05-07
    讲座题目:高压电脉冲生物效应及临床拓展应用主讲人:吕毅 教授主持人:陈建刚 副研究员 开始时间:2021-05-13 14:30:00讲座地址: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信息楼133会议室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主讲简介:吕毅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医学部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西安市十佳创新人物”,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会士(FACS)兼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生物电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外科创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疗科技创新发展分会会长,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智能物理医学引智基地)主任,陕西省医工融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等。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等20余项。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重点项目、仪器专项等近30项。在Annals of Surgery、Hepatology等发表SCI论文305篇。授权国
  • 2021-04-12
    时间:2021年4月20日14:00地点:闵行校区信息楼133会议室主持人:陈建刚主办单位: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报告题目:医学影像设备的技术发展趋势内容简介:主要介绍医学影像设备的技术发展以及联影医疗在医学影像产品研发方面的经验。报告人简介:向军,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X射线事业部CEO,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医用X射线设备及用具分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X射线成像技术的开发与产品化。两项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负责人、多项上海发改委、经信委“重点研发项目”主要负责人。2014年荣获上海市嘉定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获得数十项授权发明专利。
  • 2021-04-12
    时间:2021年4月20日14:00地点:闵行校区信息楼133会议室主持人:陈建刚主办单位: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报告题目:内镜的现状及发展内容简介:主要介绍软式内镜的技术进展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报告人简介:关力,宾得(日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西安交大医电校友会会长。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师从蒋大宗先生,博士。毕业后从事于医疗器械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相关工作。曾先后担任深圳安科高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美国柯惠医疗器械部门总监,德国通快中国区总经理等国内、外公司企业管理岗位,涉足医学影像、超声、呼吸、外科、内窥镜等相关领域的医疗装备,在医疗器械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
  • 2021-03-31
    讲座题目:并行扫描光学显微技术(PSOM)主讲人:霍峰蔚教授、南京工业大学主持人:陈建刚副研究员开始时间:2021-4-1(周四)下午14点讲座地点:闵行校区信息楼133会议室主讲人简介:霍峰蔚,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副院长,美国化学会ACS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副主编。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博士就读于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于2010年初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Tenure-track助理教授),开始独立的科研工作。2014年回国,加入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课题组研究集中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催化及柔性电子等研究领域。近几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先后在Science,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hemistr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研究论100多篇。获得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的支持。讲座摘要:过去的二十年里,在高分子组装及超分子体系的快速发展中扫描探针显微镜(SPM)起到了显著的助推作用。扫描探针显微镜是利用探针直接扫描样品表面,从而获取样品
  • 2020-12-30
    报告时间:2021年1月6日13:30报告地点:闵行校区信息楼133室主持人:吴幸教授报告题目:低维异质结器件物理和类脑应用报告人简介: 梁世军,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2017年获得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博士学位,2017-2020年在南京大学任副研究员。研究兴趣包括二维电子材料的物性调控、异质结的器件物理、类脑计算器件和系统应用等。截至目前,作为第一(共同)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Electronics、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s、IEDM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和顶级会议上发表40多篇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已经被包括Semiconductor Today等国际主流媒体跟踪报道。获得的荣誉包括:第14届国际真空电子会议”主旨发言人”(2013年),国际真空纳米电子学会“The Shoulders-Gray-Spindt (SGS) Award”(2015年)(也称”青年科学家奖”,自从1999年该奖设立以来,首位华人获得者),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协会颁发的“博士生奖”(每年颁给全球3-4名博士生),SUTD优秀博士生研究奖(
  • 2020-12-02
    讲座题目:柔性仿生传感器主讲人:王丽丽副教授主持人:吴幸教授开始时间:2020-12-02 13:30:00讲座地址:闵行信息楼133会议室、腾讯会议ID: 197 732 275主办单位: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报告人简介: 王丽丽,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和2018年分别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全国5人)。目前主要聚焦在柔性仿生电子器件在生物医学和环境监控领域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在柔性感知集成器件稳定性、功能集成以及生物兼容等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hemical Soc. Rev,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CS Nano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入选ESI热点及高被引论文9篇,全部论文总他引4000余次,H-index 40。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和吉林省教育厅等多个项目。报告内容: 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可穿戴电子设备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传感器作为核心部件之一,将影响可
  • 2020-09-25
    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源自1984年建立的电子科学技术系。2001年学校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科学技术系归属信息学院。2008年在电子科学技术系的基础上成立电子工程系和通信工程系。2019年7月学校对相关学科资源进行梳理整合,组建信息学部,并成立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简称通信学院)。通信学院作为信息学部下实体建制,致力于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通信与电子领域卓越人才、推进一流信息学科建设。通信学院下设通信工程系和电子工程系两个教学科研单位,建有上海市多维度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与定位导航上海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研究平台。建有上海市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在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个专业招收本科生;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三个二级学科招生博士生和硕士生;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两个专业招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生。学生培养过程中贯彻“新工科”培养理念,强化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为我国通信、微电子等产业及科学研究领域输送
  • 2020-08-27
    讲座题目:基于深度学习与胸部CT的COVID-19检测模型主讲人:张煜东 教授、英国莱斯特大学主持人:胡孟晗 副教授开始时间:2020-9-2 16:00讲座地址:腾讯会议(ID:228118926)主办单位: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报告内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发的传染病。联合国秘书长认为,COVID-19疫情是人类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面临的最严峻危机。疫情目前仍在持续扩散中。本报告首先介绍了COVID-19的临床表现与CT影像学表现,然后介绍了利用深度学习模型(自建网络,迁移学习,图神经网络等)与胸部CT影像检测COVID-19的几种算法模型实例。主讲人简介:  张煜东(Yu-Dong Zhang)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信息学院正教授,知识发现和机器学习讲席教授。研究方向:深度学习与医学图像分析。IEEE与ACM高级会员,IET会士。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5-2019中国高被引学者,Guide2Research顶尖科学家。论文获得2017 Emerald Citation of Excellenc
  • 2020-07-23
    主讲人:张晓平 教授、加拿大瑞尔森大学主持人:胡孟晗开始时间:2020-07-30 10:30腾讯会议ID:445 500 884主讲人简介:张晓平教授是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他分别于1992和1996年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学士和博士学位。他从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获得金融和经济学专业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并获优秀毕业生荣誉。张晓平院士现为加拿大Ryerson大学电气、计算机和生物工程系正教授(终身教职),通信和信号处理及应用实验室主任,并兼任Ted Rogers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曾任系研究生和科研主管。2015和201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学实验室访问科学家。他创建了金融大数据搜索和分析引擎公司EidoSerach并现任CEO。张晓平院士致力于信号处理和大数据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开发,主要从事统计模型、信号处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电子信息系统、生物信息及金融经济模型和大数据等方面的研发。张晓平院士是其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并曾在华尔街和硅谷工业界任职。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访问科学家。发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学术论文200余篇。拥有多项美国专利,其中大部分已转化进入商业产品
  • 2020-06-04
    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源自1984年建立的电子科学技术系。 2001年学校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科学技术系归属信息学院。2008年在电子科学技术系的基础上成立电子工程系和通信工程系。2019年7月学校对相关学科资源进行梳理整合,组建信息学部,并成立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简称通信学院)。通信学院作为信息学部下实体建制,致力于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通信与电子领域卓越人才、推进一流信息学科建设。通信学院下设通信工程系和电子工程系两个教学科研单位,建有上海市多维度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与定位导航上海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两个研究平台。建有上海市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在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个专业招收本科生;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三个二级学科招生博士生和硕士生;在电子信息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两个方向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生。学生培养过程中贯彻“新工科”培养理念,强化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为我国通信、微电子等产业
  • 2020-05-19
    一、接收调剂生专业电子信息(非全日制):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400。二、申请对象报考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全日制或非全日制考生。三、申请条件(1) 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一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2) 考生本科专业为电子信息相关专业(包括电子、通信、计算机、软件、控制、自动化等专业),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应为电子信息相关专业,且达到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的复试分数线。(3) 考生初试科目二应为英语一或英语二;业务课一应为数学一或数学二;业务课二为电子信息相关考试科目。四、调剂生复试及录取(1)我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全部采用线上(远程网络视频)ZOOM平台复试(备用平台为腾讯会议),请有意向申请调剂的考生提前熟悉操作使用流程。ZOOM平台相关信息,请考生查看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发布的《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考生须知》,链接为:https://yjszs.ecnu.edu.cn/system/yjszsxx_detail.asp?id=202005012015007516391210815),按要求提前做好复试准备,并详阅《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复试平台安装及操作手册(考生
  • 2020-02-21
    全体本科生:疫情突袭而来,开学在即,这个春天的课程怎么办?莫着急,学校已经为ECNUers准备好了一份本科课程学习攻略。一、课程安排春季学期的课程分为在线教学、推迟到返校后开课、停开(调整)和按照原计划开展4类,前3类课程信息见http://www.jwc.ecnu.edu.cn/43/c7/c10611a279495/page.htm。按照原计划开展的课程为毕业论文、后半学期开设的课程等。二、在线学习1.学习平台学校主要使用大夏学堂、超星泛雅、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平台,微信群、QQ群、钉钉、Zoom、雨课堂、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在线教学/会议/社交工具作为辅助。主要学习平台的使用手册和登录方式详见http://www.jwc.ecnu.edu.cn/43/48/c10614a279368/page.htm。2.平台登录、测试与加入班级群2月24日-28日,请同学们确认课表(不再设置试听环节),登录课程所使用的平台,加入相应教学班群(群信息可查看平台上该课程的公告或咨询开课单位教务老师)。特别提醒:为方便授课教师联络,登录各教学平台后,请先完善个人信息,包括手机号码、邮
  • 2020-01-07
    报告题目Perovskite LEDs: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Brightness报告人王建浦邀请人/主持人吴幸报告时间地点2020年1月9日上午9:00 信息楼133报告摘要 Solution-processed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s) are attractive for applications in low-cost, large-area lighting sources and displays. Organometal halide perovskites can be processed from solutions at low temperatures to form crystalline direct-bandgap semiconductors with intriguing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such as high photoluminescence yield, good charge mobility and excellent color purity
  • 2020-01-07
    报告题目薄膜晶体管的器件物理和制备方法研究报告人刘川邀请人/主持人吴幸报告时间地点2020年1月9日上午8:30 信息楼133报告摘要有机半导体和氧化物半导体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即可通过较低温度甚至是溶液法制备薄膜器件,且具有耐弯折性。但二者也有共同的缺点,即晶体结构的无序性导致大量缺陷态的出现。这导致薄膜晶体管的电荷注入和电荷传输的机制,都与共价键硅基半导体器件有显著的区别。本报告将从材料、制备、器件三方面,初步讨论缺陷态对薄膜晶体管的影响和分析,以及从材料和制备的角度,调控缺陷态、提高器件性能的一些探索。报告人简介刘川:中山大学教授。在清华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后于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机构(NIMS)、韩国东国大学工作。现任职于中山大学的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半导体材料和原理(有机和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制备和器件物理、印刷电子元件与电路。研究工作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广东省应用研发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等资助。任SCI期刊Semi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编委和J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