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通知公告
  • 2021-10-08
    报告题目:超低功耗语音唤醒智能芯片设计(7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报告)报告人:吴幸(教授)主持人:单伟伟(教授)报告时间:2021年10月14日(14:00-15:00)报告地点:闵行校区信息楼133会议室报告摘要:面向物联网应用的智能芯片在能量效率方面有着极为苛刻的需求。针对语音唤醒应用,我们设计了超低功耗的语音唤醒智能芯片,从算法、芯片架构和电路三个层次统筹优化。算法级采用基于串行FFT的MFCC特征提取和深度可分离卷积神经网络,极大降低了计算量和存储量;架构级提出了语音数据的逐帧数据复用方法。这两个级别联合使得芯片可工作在极低频率40kHz下,进而促成了全芯片的近阈值设计和超低漏电的定制存储器电路,最终现了功耗仅为510纳瓦的语音唤醒芯片。报告人简介: 单伟伟教授于2009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学士学位。她目前是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ASIC工程中心副主任。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做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集成电路近阈值设计、低功耗技术、智能芯片及信息安全电路。近五年来在近阈值到宽电压低功耗定制电路、自适应电压调
  • 2021-10-08
    报告题目:Feature Image Pyramid Network for Object Detection in Remote Sensing Imagery报告人:Pourya Shamsolmoali博士主持人:吕岳教授报告时间:10月9日15:30 pm报告地点:信息楼341报告人简介:Pourya Shamsolmoali is a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at the Institute of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He is also a Research Fellow at the Institute of Computer Vision, ETS, Montreal, Canada. In 2020, he was selected as a talented researcher b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multi-task l
  • 2021-09-30
    报告题目:后摩尔时代智能应用的高能效边缘计算(7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报告)报告人:吴幸(教授)主持人:哈亚军(教授)报告时间:2021年10月5日(10:00-12:00)报告地点:闵行校区信息楼133会议室报告摘要:机器人和高级驾驶员辅助等智能应用极大地使我们的生活更轻松、更美好。出于实时性等各种限制,部分应用需要在移动边缘设备中计算。这些设备通常由电池供电,因此对能效有较高需求,以实现更长的电池充电间隔。另一方面,新的半导体技术(如非易失性存储器、低温微电子)和新的计算范式(如内存计算和神经网络计算)在近年被广泛研究,来实现高能效计算。在此背景下,本次报告主要介绍有关后摩尔时代智能应用的高能效边缘计算的研究工作。在智能应用方面,我们专注于机器人和智能汽车领域。在电路/半导体技术方面,我们专注于RRAM、低温CMOS、近/亚阈值低压电路设计等。在计算范式方面,我们专注于基于SRAM的内存计算和神经网络的FPGA加速。我们还将介绍相关的FPGA研究平台和智能汽车研究平台。这些研究平台使我们能够将上述各个研究题目互动起来并进行跨学科研究和原型设计。报告人简介: 哈亚军教授于1996年获浙
  • 2021-09-30
    报告题目:5G及应用(7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报告)报告人:隆克平(教授)主持人:郑正奇(教授)报告时间:2021年10月5日(10:00-12:00)报告地点:中北校区理科楼B504报告摘要:5G主要包括大规模阵列天线技术、毫米波通信等关键技术。随着5G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可支持20Gbps的高速率、1ms的低时延、以及每平方公里超百万的连接。5G技术让智能的万物能够互联,实现了大规模机器间的相互通信,5G通信的三大技术特点与多个行业进行融合,带来不同领域的新体验,比如VR直播、AR医疗等。报告人简介: 隆克平,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电子信息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专家津贴”获得者。北京市融合网络与泛在业务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研究方向包括光互联网络及交换技术,无线移动通信,新一代网络理论与技术,网络新业务与安全等。完成和正在主持国家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科研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共60余项;已申请国际发明专利7项、国
  • 2021-09-24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与超声心动图(7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报告)报告人:张玉奇(主任医师)主持人:陈建刚(副研究员)报告时间:2021年10月8日(10:00-12:00)报告地点:闵行校区信息楼133会议室报告摘要: 报告围绕利用超声心动图来诊断心脏病及评估左、右心室功能;通过对目前超声心动图存在的问题,分析人工智能在超声心动图中的应用,包括SCMC ECHO LAB在人工智能方向的介绍,以及未来可以拓展的人工智能领域。报告人简介: 张玉奇,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主任医师,心内科副主任,兼心脏超声诊断中心主任,胎儿心脏病学研究室主任,智慧心超实验室PI,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心主任,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儿科超声专委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儿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超声诊断专业委员会儿科学组组长,亚太基层卫生协会超声医学分会心脏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第二届超声专业委员会小儿超声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胎
  • 2021-09-24
    报告题目:面向6G的微波光子学(7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报告)报告人:单春雷(教授,主任医师)主持人:陈建刚(研究员)报告时间:2021年9月29日(14:30-16:30)报告方式:闵行校区信息楼133会议室报告摘要: 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死亡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其中,脑卒中发病率高后遗症多约70%伴有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我国新发脑卒中200-250万例/年,年均增长8.7%。我国每年对脑卒中经济负担超过400亿元,全球平均水平2倍多。脑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危害大。然而,常规康复手段大都是针对功能障碍本身(“标”)进行“训练-再训练”或“教育-再教育”,虽取得一定疗效,但时常会遇到疗效瓶颈。如何突破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报告将围绕着认识脑、调控脑、康复脑,从探测神经环路的手段,神经调控技术的应用,激活镜像神经元环路的作用,现代智能康复工程的应用,中西医结合脑康复的优势等方面对脑康复的现状和展望进行探讨。报告人简介: 单春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康复医学研究所所长。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级课题1
  • 2021-09-22
    报告题目:面向6G的微波光子学(7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报告)报告人:潘时龙(教授)主持人:陈阳(研究员)报告时间:2021年9月27日(10:00-12:00)报告方式:线上报告(腾讯会议,ID:364 865 289)报告摘要: 下一代移动通信将会把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深度融合,助力人类进入智能化新时代。在6G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必须首先回答6G时代的标志性终端是什么?通用航空的持续发展将使得未来低空飞行器成为移动工作生活空间,从而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为构建出可靠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人们迫切需要先进的无线技术提供“三维无缝、低时延无线通信”,“全天候、高分辨探测识别”,和“高精度、高实时三维导航”。微波光子学利用光子技术突破传统射频系统的带宽瓶颈,有望在未来6G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报告介绍了微波光子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系统阐述了其在宽带通信、探测和导航定位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报告人简介: 潘时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国际光学学会会士(SPIE Fellow)。主要研究基于微波光子技
  • 2021-09-16
    报告题目:光的极限探测及其在空间的应用报告人:王建宇院士主持人:吕岳教授报告时间:2021年9月22日(10:00-11:30)报告地点:信息楼魔方厅报告摘要: 光子探测是光探测的极限形式,随着探测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性能的不断提高,系统对少光子和单光子的探测能力也不断提升,应用的领域也不断扩大。如光子型激光雷达是空间激光雷达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能够在很大范围内提高激光雷达的灵敏度,降低系统对激光器功率的要求,在空间量子通信中,单光子探测器是系统的最核心部件。本次讲座将介绍光子探测技术在空间通信中的应用,如量子通信和空间光子通信,并介绍实现空间通信相应的核心技术和发展趋势。报告人简介: 王建宇,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光电技术专家。原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空间光电技术和系统的研究,主持国际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系统的设计和研制,解决了星地量子科学实验中光束对准、偏振保持和单光子探测等多项核心技术难题,确保了星地量子密钥分发、纠缠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等科学实验的完成;提出了
  • 2021-09-16
    报告题目:用于室温气体传感器的功能材料研究(7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报告)报告人:黄晓 教授主持人:毕恒昌 研究员报告时间:2021年9月17日(10:00-11:00)报告地点:闵行区信息楼133会议室报告摘要: 开发用于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气体传感器对于环境监测和疾病的无创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探索新型传感材料是实现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挥发性有机物的关键。纳米结构材料,包括无机和有机晶体,为有效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有前景的传感平台。例如,二维(2D)材料,如石墨烯和过渡金属卤化物纳米片,在过去十年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并在各种化学传感和生物传感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的传感性能高度依赖于它们的形貌、晶体结构、成分、表面化学等。本次汇报将重点介绍开发基于2D晶体或其与有机晶体混合物的气敏材料方面的相关工作。报告人简介: 黄晓,南京工业大学教授,2006年、2011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分别获得本科、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进入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至今,主要致力于低维功能材料的合成、功能化、杂化/复合以及相关材料在传感等
  • 2021-05-31
    报告题目:动态随机计算及其应用报告人:刘思廷 博士主持人:吴幸教授报告时间:2021年6月2日(10:30-11:30)报告地点:信息楼133会议室报告摘要:随机计算是一种可以利用随机分布的0、1序列,通过数字电路的简单处理,实现复杂函数的新兴计算范式。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被冯·诺伊曼等计算机先驱提出。随机计算具有计算的鲁棒性、与大脑中神经脉冲的高度相似性和计算电路设计的简洁性。在芯片集成度不断提高,计算密集型任务涌现的背景下,它成为了低功耗、高性能边缘智能计算的潜在解决方案,并被学术界重新认知。提出的基于单比特的动态随机计算在原有随机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编码与计算效率,并被应用于数值计算、信号处理、神经网络的训练等。在不损失计算准确度的同时,大幅提升数据处理速度和能效。报告人简介:刘思廷,分别于2012年、2014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工学学士与工程硕士学位。2014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2019年获得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集成电路与系统。毕业后加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边缘智能计算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一种新兴计算范
  • 2021-05-25
    报告题目:基于纳米结构电化学器件的可穿戴集成系统报告人:林苑菁助理教授,南方科技大学主持人:吴幸教授报告时间:2021年5月28日10:00-11:00报告地点:闵行校区信息楼133会议室报告摘要:Electrochemical devicesthat either generate electrical energy via chemical reactions or triggerreactions with electricity have been explored for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Among them, sensors and energy storage devices attract tremendous researchinterest in recent years, mainly due to the rapidly expanding market ofwearable and portable devices for applications in clinical diagnosis, physiological
  • 2021-05-11
    讲座题目:大变局背景下的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主讲人:刘明宇 高级工程师主持人:陈建刚 副研究员开始时间:2021-05-14 9:30:00讲座地址: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信息楼133会议室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主讲人简介:刘明宇,博士,高级工程师。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深圳前海邦勤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邦勤资本”)总经理、创始合伙人。曾任乐普医疗(国内医疗龙头企业,300003)战略投资部负责人,中兴通讯(000063)投资平台中兴合创董事总经理。先后投资、并购国内外企业几十家,总资金规模超过30亿。多只基金投委会成员或顾问,并担任多家公司董事。从事投资之前曾任职深圳蓝韵实业(新加坡上市),先后担任研发总监、产品市场注册法规总监、集团战略总监等职务,拥有技术发明专利10多项和高级工程师职称,主导开发产品累计销售额超过10亿元,承担政府项目多项,参于制订国家技术标准多项。长期担任国家科技部、多省科技厅、深圳市发改委、科创委、经信委技术审评专家,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2021-05-11
    讲座题目:媒体体验质量评价主讲人:翟广涛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主持人:胡孟晗 副教授开始时间:2021-05-12 10:00:00讲座地址: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信息楼341会议室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主讲人简介:翟广涛,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多年从事多媒体智能相关研究,发表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300余篇。曾获得全国优博、优青、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和项目,获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获PCS最佳学生论文奖、IEEE ICME最佳学生论文奖、IEEE ICME Saliency360! GC奖、IEEE TMM最佳论文奖、IEEE MMC Workshop最佳论文奖、CVPR DynaVis Workshop最佳论文奖。 任Elsevier期刊Displays主编、《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委、IEEE CAS VSPC/ MSA成员、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副主席、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上海市图像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内容简介:介绍媒体体验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组在该领域的若干新进展,包括基于自由能模型的视觉质量评价、基于伪参考的无参考视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