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 2022-10-13
    10月10日,校长钱旭红赴我院调研集成电路学院建设情况。信息学部主任张桂戌、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郑正奇、院长吕岳、副院长夏冰,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赵毅等出席会议。会上,赵毅就集成电路学院和产业学院建设情况做了系统汇报。赵毅表示,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建设总体顺利,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对外合作和相关基础建设均取得了进展。下一步,学院将进一步聚焦服务产业发展,凝练学科发展方向,争取在部分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张桂戌代表信息学部对集成电路学院的建设提出两点建设。他指出,一方面,集成电路学院作为信息学部的改革试点单位,要继续在人才、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项体制机制上大胆改革创新,为学部的体制机制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另一方面,集成电路学院作为交叉学科,要积极推动各个学科和领域的学科交叉,进而带动学院和学部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钱旭红充分肯定了集成电路学院的建设进展,并对学院的未来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要求。钱旭红指出,集成电路是国家的支柱性产业,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发展集成电路学科,不仅是华东师
  • 2022-10-12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助推2023届毕业生找到心仪的工作。10月12日下午1:30,学院邀请校学生职业发展中心李铮老师在线为学院全体毕业生以及部分低年级学生开展了一场题为:“简历制作技巧”的就业能力提升讲座。讲座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马红梅主持。院长助理、研究生辅导员王海建;辅导员梅月平、姚燕姗参加。近300名学生线上聆听了讲座。李铮老师从简历是做什么的、简历怎么吸引、怎样投递简历等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简历从制作、优化到投递的全过程。李铮老师认为,写简历的目的是要告诉公司:我很优秀,且合适。就是说简历制作不仅要凸显出个人比较优秀,各方面能力很强;还要突出个人与该公司提供的岗位很契合。李铮老师从HR怎么筛选简历的着手,讲解如何用简历吸引到公司的HR。HR几个小时要看几万份简历,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的简历脱颖而出呢?首先要避免四种硬伤:不匹配、无亮点、缺乏事实与数据、太花哨。在讲座过程中,李铮老师用大量的简历文案进行分析教学,详细分析了简历制作时,如何真实、简洁、明晰、有效地把自身的优势体现出来,并要把这种优势与公司的岗位匹配起来,抓住公司HR的眼球,吸引HR的关注。最后,李铮老师结合
  • 2022-09-30
    9月28日,学院在信息楼133会议室举办了第二十期青年沙龙活动。活动邀请了我院Pourya教授进行题为《Image-Based Geo-Localization》的主题报告活动。报告由学院副院长吴幸教授主持。本次报告中Pourya教授详细介绍了其项目工作。提出了一种无需GPS只需基于手机拍摄照片的定位方法。通过手机拍摄照片识别照片中的场景最后进行定位。该方法在准确度和计算量上都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效果。这一项目激发了在场各位老师的兴趣,关于研究内容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想法,Pourya教授对此进行说明和解答。自沙龙活动开展以来,青年学者以此为平台,加强交流和沟通、分享经验、探讨问题,充分激发了青年学者的积极性,大家在交流过程中展示学识、碰撞智慧、启发灵感、谋划合作,增强了学术氛围,促进学院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 2022-09-30
    在华东师范大学71周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为开阔师生文化素养与学科视野,2022年9月28日,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特邀请复旦大学张新鹏教授开展主题为“神经网络水印”的校庆学术报告。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吕岳教授主持会议,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200余人线上参会。复旦大学张新鹏教授报告张新鹏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 863 计划等科研项目 40 余项。发表论文 200 余篇,被引 15000 余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等。长期从事多媒体和人工智能安全研究。他以《神经网络水印》为本次报告主题,深入浅出地为参与论坛的师生讲述了当今人工智能大潮下如何保护神经网络模型知识产权、溯源取证及篡改检测等安全问题。提问环节,线上师生踊跃地与张老师进行交流讨论,针对神经网络水印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关键科学问题等提出了诸多疑问,张老师耐心细致,层层解析,报告会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
  • 2022-09-28
    为使2022级新生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对党的认识,9月9日下午,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在二教433开展新生入党启蒙教育专题讲座,引导新生端正入党动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首先,学院专职组织员李晓婉详细为同学们介绍了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成为一名正式党员的全过程,阐述了从申请入党、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预备党员的接收、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环节的具体内容,热心解答了22级新生对入党流程的种种疑问,提醒了同学们在入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大家对党员发展的流程以及各项制度有了更深的了解。随后学院特邀党建员孙学超老师强调了入党流程的严谨性与规范性,希望同学们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质和智慧,在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中,能够不忘初心,乐于奉献,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全面深入了解党,端正个人入党动机,做到思想上入党,不断提升自己,用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一代合格青年。
  • 2022-09-28
    9月27日下午,由上海市总工会举办的2022年上海市“人民满意公务员”、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在沪召开,学院刘一清教授荣获2022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并在静安分会场接受了表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刘一清教授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能力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文化传承教育、体育锻炼教育相结合,加强优秀学生基础能力训练,拓宽专业知识面,于2014年创立“通信工程精英教育实践班”,为国家输送通信领域的精电路、懂软件、通算法并且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卓越人才。他在精英班专业实践教育积极钻研、刻苦探索,在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在教师的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如今已经硕果累累。刘一清教授带队参加比赛刘一清教授带学生访问华为公司刘一清教授在研究生“百名ICT顶尖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带领研究生先后获得“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15项,第十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上海赛区特等奖、全国一等奖。刘一清教授《数字逻辑电路及实验》课程教学入选2020年市级一流本科课程,因出色的工作表现,多次获评教学成果奖项和教学贡献奖项,从
  • 2022-09-26
    为锚定卓越目标,学习贯彻2022年暑期学校党委全委扩大会精神,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9月9日下午通信工程系教工党支部组织系骨干教师在理科大楼A204会议室召开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郑正奇教授主持。郑书记首先对新入职的教师表示欢迎,并向他们介绍了学科情况以及参会的教师,希望大家进一步增进交流,集思广益,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凝心聚力推进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学院院长吕岳教授公布了今年我院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情况,并对获批基金项目的老师表示祝贺。吕院长指出,今年我们学院获批项目数再次取得突破,说明学院科研实力和活力显著提高,但与标杆学校相比,学科建设着还存在诸多不足。随后,吕院长传达暑期学校党委全委会扩大会精神,介绍了学校“招培就”联动对专业和学科进行全面调整优化机制,希望各位老师凝聚共识,继往开来,迎难而上。参会的教师们就学科发展中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科学研究、对外交流与内部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讨论,结合学科的发展与自身实际,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想法。徐景教授强调科研方向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李庆利教授、陈阳教授等提到有组织科研、有计划开展工作重要性;刘一清教授介绍自己人才培养的经验
  • 2022-09-24
    今年是中共二大召开100周年,也是党章诞生100周年,学习党章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组织师生于9月20日下午参观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在闵行校区举办的“红色足迹——中国共产党党章历程展”。本次展览以中国共产党历届党章形成的时间为顺序,介绍了党章的历史发展和基本知识,记录了党的思想理论、政治主张、路线方针政策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进程,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再现了我们党从幼年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强大的艰辛历程。大家通过观展学习,对党章认识更加深刻,对党的性质、理想目标、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党员义务权利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本次展览体会到党章中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感悟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崇高理想,更加坚定自己的革命理想信念和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责任感。
  • 2022-09-11
    9月8日,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期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发布。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成绩斐然,获批项目数首次突破两位数,共获准立项11项,获批项目数较去年同期增加5项,涨幅达83%,其中面上项目7项,资助率39%,青年项目4项,资助率67%,远高于国家及学校整体水平,标志着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科研实力和活力的显著提高,更展现出学院科研工作者的底气与风貌。近年来,学院以“广泛动员”、“加强审查”、“精细服务”的组织理念,夯实基金申请质量,将“有组织科研”落到实处。今年成立了以学院党政班子领导和各科研团队负责人为主的院系基金申请指导小组,提前部署准备,先后3次在学院全体教师大会上开展动员,鼓励有条件的老师积极申报;明确院内申请书评阅与修改指导工作的时间节点,帮助老师把握撰写节奏;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以科研团队为单位,自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的三个月内共召开了5轮21场项目专场申请指导会,做到申报项目审查与指导全覆盖;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化形式审查工具,完成了2轮院内形式审查工作,连续三年初筛通过率100%。今后,学院将继续加强组织协调、优化申报管理机制,推进申报指导工作常态化,不断
  • 2022-09-10
    9月9日下午,华东师大庆祝第38个教师节主题活动在中山北路校区科学会堂举行,我院刘一清教授荣获2021年度杰出育人贡献奖,张润曦教授荣获十三届“华东师范大学师德标兵”。⽟壶存冰⼼ 朱笔写师魂刘一清教授带领着精英班同学和科研团队致力于国家热点问题——网络安全,自主设计高速数字电路,开发相关软件,实现网络协议的解析重构和安全策略,最终研发出了透明硬件安全网关,真正实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目标。精英班学生研发了数字微镜、VR视频、无线通信、以太网通信等系统,承担AMD 芯片及应用系统开发等多项科研项目,申请专利70多项,获得专利授权50余项,指导的NetGap团队获2017年度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刘一清教授先后出版教材两本,其中一本被科学出版社列为“十二五”规划教材,《数字逻辑电路及实验》课程教学入选2020年市级一流本科课程,因出色的工作表现,多次获评教学成果奖项和教学贡献奖项。谆谆如⽗语 殷殷似友亲张润曦教授2010年入职以来一直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爱党敬业,在教师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积极钻研、刻苦探索,在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他以
  • 2022-09-09
    2022年9月4日下午,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2022级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在科学会堂阶梯教室(中北)隆重举行,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吕岳、副院长乔德礼、通信系副系主任王慈、学院教师代表邱崧和黄磊磊、辅导员郑来娣以及刚刚入学的2022级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新生参加开学典礼,典礼由院长助理周梅老师主持。2022级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现场非全新生开学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首先由学院分管副院长乔德礼教授致辞,他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方法提出建议,并针对不同工作性质,阐述如何规划好研究生生涯。邱崧老师初步介绍了课程情况,并给出学习建议,黄磊磊老师介绍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方面情况,彭飞同学作为学长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建议各位同学“拒绝躺平,努力学习”。学院副院长乔德礼教授致欢迎辞教师代表黄磊磊发言通信系副系主任王慈副教授解读培养方案郑来娣老师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学生代表彭飞发言学院院长吕岳教授总结致辞吕岳院长最后作总结致辞,详细介绍了学院情况、学科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并对同学们提出了期许,希望同学们珍惜学习机会,遵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克服困难,提升自己。
  • 2022-09-09
    为了提升党员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深入推进“三全育人”,2022年8月31日下午,通信系教工党支部在信息楼133会议室开展了以“践行思政育人使命,提升立德树人实效”为主题的专题组织生活会。会议由支部书记周梅主持。周梅书记首先带领大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教师提出了要求与期许,希望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周梅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思政铸魂育人新局面。随后,在学习关于课程思政相关文件的基础上,支部党员教师分别围绕课程思政和思政育人方面的现有做法和思路开展了交流与讨论。在课程思政方面,陈阳老师介绍了信号与系统课程思政的想法,希望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系统观念和团队合作能力,引导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发展。刁盛锡老师从“联系时政史实、树立家国情怀,夯实初心思想、勇攀科技高峰,课堂春风化雨、培育点滴做起,引导就业方向、锻造有
  • 2022-09-09
    2022年8月21日-23日,由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承办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集创赛)成功举办。“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由工业和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集合了集成电路领先企业、教育科研机构、地方政府广泛参与。大赛始终注重与业界需求保持同步、与地方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与产业期待相吻合,将行业最新的技术、最迫切的需求、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充分融入大赛、旨在提升在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工程素质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助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健康快速的创新性发展,是集成电路领域核心学科竞赛之一。本届大赛设7大赛道、20个杯赛,全国各地共有超过300所院校的4000多支队伍报名参赛,经过初赛评审,480支队伍入围全国总决赛。因决赛地疫情防控要求,总决赛采用线上答辩及评审。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产生73项全国一等奖,另113项全国二等奖,213项全国三等奖。其中,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队伍共计斩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优秀奖一项。华东师范大学荣获分赛区优秀组织奖。表1华东师范大学获奖名单杯赛题目队伍编号所在学校奖项STIC杯CICC1156华东师范大学一等奖IEEE杯CIC
  • 2022-09-09
    9月7日下午,学院在信息楼一楼魔方厅召开教职工大会,集中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并通报部署近期学院工作,学院领导班子及全体教职工出席会议,大会由学院党委书记郑正奇主持。郑正奇书记首先介绍了新进教职工的基本情况,对他们加入学院团队表示热烈的欢迎,学院成立以来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新进教师纷纷表示将会立足本职,恪尽职守,提高自己的科研和教学能力,为学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向上滑动查看所有图片随后开展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郑正奇书记先后领学了《教育部关于做好庆祝2022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召开党组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轮训会议精神和全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精神,详细解读了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文件。郑书记同时就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传达了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精神,希望教职工开学期间要遵守学校的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健康管理,尽量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