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 2022-05-02
    为了普及5G应用知识,让学院师生对5G技术产生更深刻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热情,5月1日,学院邀请赵昆教授做题为《基于5G基站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的主题报告分享,40余名学院师生参与了报告会。 赵昆教授介绍了5G定位领域及优点,指出工业物联网和公共安全领域对5G定位系统定位需求很大,5G定位技术市场前景较高,5G 频点变高,可以服务的人群增多,可利用性高。同时提到指纹库根据空间位置的无线信号指纹特征具有独特性实现定位,通过特征的筛选与融合、数据的滤波与插值等,可以提高指纹库与位置的相关性,并选择适用于室内指纹库定位的机器学习算法。随后赵昆教授讲述了实验团队从GNSS、UWB到搭建专属的5G基站的历程。 报告结束后,师生们就本次分享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探讨5G定位技术在医院中的室内定位需求,赵昆老师将自己的研究经验与师生一同分享。 会上师生还就2022年研电赛的命题方向进行了讨论,老师们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希望同学们就信息感知系统与应用类方向进行深入研究,把握住研电赛的展示机会,通过比赛得到锻炼和提升。
  • 2022-05-02
    为了加深2022级非全日制研究新生对所选专业的认知与了解,增加新生的专业认同感,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学院于5月1日在腾讯会议举办专业介绍讲座,学院副院长乔德礼、辅导员以及全体2022级新生参加会议。会议首先由副院长乔德礼代表学院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隶属于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部,致力于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通信与电子领域卓越人才、推进一流信息学科建设。在为同学们制定的培养方案中,学院贯彻“新工科”的培养理念,强化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力求以培养有扎实专业基础、擅长专业应用、创新意识与能力兼备的新型工科人才为目标。乔院长重点从培养方案和本专业就业方向阐述了专业特点,对人才培养的进行了一轮生动解读,从课程体系的角度,突出了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特色,提升同学们的专业责任感,希望同学们要学会主动思考,增强专业意识。随后答疑环节,学生们就专业学习、校园生活等情况和辅导员郑来娣老师进行了交流,郑老师提到学院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果优异,希望学子在未来的学习中掌握能力,积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进步。通过本次专题
  • 2022-05-01
    主讲人介绍:刘军,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系90级校友,现任篆芯半导体技术市场部总工,参与编写多个通信标准化协会行标,曾任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技术专家组专家。 2022年4月30日,飞翔论坛第二期第七讲《朝花夕拾-数通网络芯片的历史与未来》成功举办,本期论坛由电子系90级校友、篆芯半导体技术市场部总工刘军主讲。因疫情原因,本期论坛在线,论坛由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郑正奇主持。院长吕岳等学院教师以及近两百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郑正奇书记首先代表母校对刘军校友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他介绍道,刘军校友有着丰富的实务经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拥有2本译著,1本专著,2项美国专利,参与编写多个通信标准化协会行标,曾任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ODCC)技术专家组专家,常年为市场咨询公司特聘顾问专家,为投资机构进行网络方面的市场技术咨询评估。他强调,飞翔论坛致力于邀请知名的专家校友做一些行业前沿和心路历程的分享,希望同学们能在学长的讲述中有所收获,深入思考,希望每一期的飞翔论坛都能为同学们将来的人生道路提供不同方向的指引。近两百名师生在线参与论坛 刘军校友从交换机芯片的发展背景出发,向同学们介绍了交
  • 2022-04-30
    4月27日,学院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举办了第十九期青年沙龙活动,沙龙邀请我院李冠男老师做了题为《人工智能在数字病理领域的技术发展与应用》的主题报告。报告由学院副院长吴幸教授主持。报告中,李冠男老师指出,病理是医学诊断的“金标准”,病理诊断是对疾病下最终判断的环节。目前,病理学已经进入数字病理时代。随着肿瘤的发病率和病理科工作量不断递增,未来对数字病理诊断的需求巨大。深度学习技术兴起以来,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被验证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李老师详细介绍了其在数字病理领域的相关工作以及业界的最近进展,如机器视觉在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上的应用,并探讨数字病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报告结束后,青年教师们就各自在数字病理及人工智能领域所遇到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并将自己的研究经验与其他老师一同分享。据悉,青年沙龙活动自举办以来,已成为学院老师迸发思想火花、凝聚科研力量的有利平台,老师们在交流中拓宽学术研究的视野,学习科学研究的思路与经验,获得了极大的进益和提升。
  • 2022-04-15
    4月14日上午,学院举行就业工作专题视频会,学院党委书记郑正奇、院长吕岳出席会议,听取学院的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学院全体毕业班辅导员参加了会议。博士生辅导员王海建、硕士研究生辅导员蔡小梅、本科生辅导员梅月平分别对所负责毕业班的就业情况进行了汇报。针对尚未就业、就业困难的学生,按照学院“一人一情况”的原则,辅导员分别汇报了每名未就业学生的具体情况。与会人员围绕未就业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探讨,明确了下一步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吕岳指出,要根据未就业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对于学业有困难的学生,要联合学位论文导师,一起帮助学生,在推进学生顺利毕业的基础上推进就业;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投递简历。同时,要把学生就业工作做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在学生在学期间,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郑正奇指出,学院要严格落实学校“一生一策”的就业工作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协调学院内外的资源,发挥学工团队、导师团队、党支部、校友等多方面的力量,推进学院就业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完成。通信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就业,组建了专门的就业工作团队负
  • 2022-04-09
    4月9日上午,上海市多维度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云端成功召开。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校领导、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相关院系代表、实验室骨干成员等60多人出席了会议。上海市多维度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科技处杨海波处长介绍了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并主持了校领导致辞仪式。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施国跃教授代表学校向参会的学术委员会委员表示热烈欢迎,致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付出的努力,期望学术委员会成员能够继续建言献策。施教授还表示学校将持续支持上海市多维度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在体制机制改革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本次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薛永祺院士主持。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庆利教授向学术委员会汇报了2021年的工作内容、代表性研究成果及未来的工作计划等。实验室主任李庆利教授作主任报告实验室固定成员王妍研究员和孙力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基于先验的医学图像分割》、《细节可控的图像生成模型研究》的研究进展学术报告。王妍研究员作研究进展报告孙力副教授作研究进展报告学术委员会肯定了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的工作进展和成果,并针对未来建设和发
  • 2022-04-09
    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学习、交流及展示的平台,4月6日下午,学院通过腾讯会议举行第十八期青年沙龙,邀请了我院汤璇老师作了题为《无线光通信在物联网的应用》的讲座。汤璇老师指出随着光纤无源光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40Gb/s、100Gb/s传输技术日渐成熟和相应标准制定的完善,逐渐扩大了光纤使用的覆盖面和推动了光纤到户的普遍应用,个体(家庭)用户带宽有望在未来几年内从当前Mb/s量级提升至Gb/s量级,从而支持未来大容量VR与全息视频等业务的高速传输。由于无线电传输受限于有限的带宽,为了实现一个高速、经济、安全可靠的全光通信系统,无线光通信将在一定程度上会接入到光纤通信网络中,提供无缝的高速通信,如图1所示。目前,LED/LD照明光源因具有低能耗与可调制特性,已被广泛视为未来高速无线光传输的最佳光源。图1 室内全光LiFi移动互联网络原理图在报告过程中,汤璇老师与参会老师就光纤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了一定探讨,指出在LED可见光网络的自身组网方面,需要从理论上重点解决网络的生存性、有效性、扩展性和开放性四个方面的技术问题,深入研究LED可见光网络的组织架构、资源高效和可靠使用机制,提出新
  • 2022-04-03
    疫情封校期间,为了缓解同学们的就业焦虑情绪,2022年4月1日晚,通信学院信息感知分析与智能系统团队组织同学举办了一次就业经验分享会,团队吕岳、黄昶、匡磊、王慈、田应洪、吕淑静等老师和50多名同学参加了本次线上活动。周浙泉、吴雄军、金志伟等三位研三同学分享了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心得体会,并给其他同学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周浙泉同学不仅普及了就业方面的术语,如sp、ssp、oc等,而且结合自身经历给出了有关就业方向、求职时间节点及面试准备的建议,提醒“没有收到正式的offer邮件之前一切皆有变数!不要松懈下来!不要停止面试”。“你不是在被面试官们面试,而是你在面试他们”,这是吴雄军学长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调整好心态,每一次面试都是一次学习机会。金志伟学长表示要尽早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为之努力打好理论基础,坚定不移的朝着目标前进。在随后的提问交流环节,几位研三同学耐心解答了学弟学妹们的疑问。老师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习期间不要太过看重项目任务是否有利于今后的工作,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不一定要随波逐流去大厂,拓宽思路你会发现很多就业机会”,“大家不
  • 2022-04-02
    在通信学院,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逆疫情而上,奋斗在学校、学院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是学校疫情防控的骨干力量、学生安全的坚定守护者! 他们是……辅导员王海建接到学校疫情防控紧急召回的命令后,第一时间奔赴学校,连续近20天与学生一起,共同抗击疫情。在网格化管理中,他是本科生公寓的楼长,与楼宇的阿姨、楼层长、志愿者一起,建立疫情期间楼宇管理机制,细化管理过程,做好楼宇内学生情绪的疏导工作,按时按质完成楼宇的核酸检测、三餐分发、垃圾清运等工作,使所负责楼宇各项防疫工作顺利推进!在信息楼,他是学工团队的一份子,与同事们一起探讨如何开展疫情期间的防疫工作,上报各级各条线的各项统计数据,参加和召开各种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使学院学生疫情防控工作稳定有序!在班级,他是学生的辅导员,与班委、骨干一起,召开线上班会、开展线上活动,与学生保持沟通,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惑!在教学科研片区,他是一名忙碌的志愿者,给学生运送物资被淋的浑身湿透,搬运纯净水、水果、食品等后勤保障物资,穿上防护服成为一名“大白”引导防疫专家采样等等。紧急支援校医院防疫物资搬运“召必回,哪里需要哪里搬!”辅导员蔡小梅收到学校紧急召回的通知
  • 2022-04-02
    自三月份以来,全国多地发生本土疫情,上海面临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同时加强高校间的学术交流,传递战“疫”必胜的信心,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五校联动,同心抗疫,共同举办“E起战疫情,E起向未来”信息技术主题论坛。本次论坛由我校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参与主办,上海市多维度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参与协办,首场报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主讲,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迟楠教授主持。上海五所高校百余名师生共同参与,聆听大师声音。上海市教委孙真荣副主任致辞复旦大学迟楠教授主持论坛我院院长吕岳教授讲话报告伊始,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真荣致辞,向余少华院士对本次论坛的鼎力支持表示谢意,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师生表示由衷的敬意。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吕岳讲话,展示了抗击疫情的信心与决心,也为广大师生带来了必胜的力量和勇气。余少华院士是我国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专家,长期从事光纤传输系统和通信网络技术研究。他以《网络通信中的重要工程科技问题》为本次报告主题,深入浅出的为参与论坛的师生讲述了当今网络通信的全
  • 2022-03-26
    为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疫情防控重要精神,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强化党建引领,组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成立通信学院抗疫临时党支部和“通”心协力党员突击队,党委书记郑正奇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和党员突击队队长,将党组织的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优势,科学应对,配合学校做好流调筛查、隔离转运、核酸筛查、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疫情防控和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抗疫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吕岳院长第一时间赶回学校,为封控在信息楼的师生送去物资,辅导员王海建、蔡小梅和祝菲尔老师也迅速赶回学校,陪在学生身边,及时回应学生需求。党支部书记郑正奇、通信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周梅、党员毕恒昌和张永华,主动请缨投入社区疫情防控战斗,担任志愿者,帮助居委,筑牢疫情防控的温暖防线。退休不褪色,余热也生辉,退休党支部书记郭方敏主动请缨,加入走上防控一线,每天在小区门口担任志愿者,风雨无阻,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 24名学生党员和班级干部在学生公寓吹响青春集结号,加入志愿者队伍,在辅导员老师的指挥下,负责核酸检测引导、餐食发放和垃圾处理等工作,帮助同学们转送急需的物资,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21级党支部书记张佳宁同学表示:“成立党员
  • 2022-03-26
    2022年3月20日,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受理期的申报工作已截止。经统计,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本次共有27位老师申报,共提交申请书30份,其中联合基金项目、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均为首次申报。为做好我院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织申报工作,使学院教师更加充分了解基金改革要点和申请注意事项,提高基金申报质量,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秉持“有组织科研”的理念,成立了以学院党政班子领导和各科研团队负责人为主的院系基金申请指导小组,提前部署准备,先后3次在学院全体教师大会上开展动员,鼓励有条件的老师积极申报;明确院内申请书评阅与修改指导工作的时间节点,帮助老师把握撰写节奏;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以科研团队为单位,自2021年1211月至2022年2月的三个月内共召开了5轮21场项目专场申请指导会;充分利用科技处“2022年度基金申请专栏”和各类信息化形式审查工具,完成了2轮院内形式审查工作。指导会上,申请人老师从选题、摘要、科学问题属性和正文四个部分分别就申请书内容进行汇报,学院基金申请指导小组结合申请人拟开展的研究内容进行一对一指导,引导申请人认真思考选题、申请代码、立项依据和研究内
  • 2022-03-19
    3月16日,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领导班子召开线上会议,传达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调度部署学院近期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学院应对疫情工作预案和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非常时期,最能体现党性和担当;关键时刻,最能体现初心和使命!学校进入防疫新状态,学院老师们在疫情防控一线勇担使命,党员同志纷纷报名返回学校守护在校的学生。院长吕岳和辅导员王海建、蔡小梅、祝菲尔老师第一时间返回学校,陪伴在学生身边,及时处理学生问题,为困在信息楼的师生送去物资,做好师生群众的“主心骨”。 张润曦教授因为科研项目时间紧张,同时为了在学校更好地准备网课,留在了信息楼,临“危”受命成了信息楼的“楼长”,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张润曦教授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建起了信息楼留守群,和同学们一起在信息楼“安家”,通知被封在信息楼的通信学院和物理学院的师生们用餐和做核酸。封闭期间张润曦教授带领项目组取得了“华为杯”第四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全国最高奖创芯之星、全国优秀组织奖、格科微企业大奖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 4 项的优异成绩,张润曦教授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 学院所有辅导员们24小时超长
  • 2022-03-11
    3月9日下午,学院开展了选调生线上咨询交流会。会议邀请到学校选调生办公室副主任章晶晶与师生交流分享选调生工作的相关政策、备考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学院党委书记郑正奇、学院辅导员团队以及四十余名正在备考选调生、未来有志于从事公务员工作的学生参加了本次会议。章主任从什么是选调生、华师大选调生录取情况、选调生政策分析和如何成为选调生四个方面为同学们介绍了选调生工作的相关情况。章主任指出,学院学生的理工科背景在选调生考录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优势,各级党政机关急需信息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专业的优秀人才。因此,通信学院学生要在选调生报考中要善于抓住机遇,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同时,章主任对比分析了各省市选调生的报考条件、选调生的发展前景、选调考试流程,列举了选调生校友的典型案例,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到选调生的工作内容。此外,章主任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学校开设的选调生训练营等相关配套政策和工作。在答疑交流环节,同学们结合自身情况提出问题,章主任为同学们详细解答了博士生考选调生的情况,并更细致地介绍了同学们可以在准备选调生考试过程中提前做哪些准备,提醒同学们要抓住学校提供的挂职锻炼机会,通过各种社会工作提升自己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