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 2021-06-04
    为了体现对退休教职工的关爱,联络退休教职工感情,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工会于2021年5月28日组织退休教职工参观游览了共青森林公园。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党委书记郑正奇以及工会、关工委的相关负责老师丰颖、李庆吉、蔡小梅。活动中,老教师们徜徉在繁茂的森林中,放松心情,畅谈过往。他们兴致盎然,游览了浦江揽胜、八仙花展等景区,流连驻足,留下一段段美好的回忆。退休教工还与带队老师共进午餐,在餐桌上老教师们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祝福学院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并期待下次的相逢。
  • 2021-06-01
    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卓越育人工作计划,构建“规模结构协调发展、培养模式彰显特色、整体质量稳步提升、拔尖人才持续涌现”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2021年5月22日-23日,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吕岳教授、副院长乔德礼教授、副院长吴幸教授、多维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健教授、辅导员王海建副教授、院长助理蔡小梅老师、辅导员祝菲尔老师、组织员李晓婉老师以及多名学生志愿者,组建4支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分别赴成都、长春、兰州、武汉四地开展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积极推进主动型招生。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吕岳教授在成都开展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5月22日上午9:00-12:00,院长吕岳教授在成都合江亭翰文大酒店,面向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学生作招生宣讲,他从历史脉络、学科布局、师资队伍、学生培养、科研团队、科研成果等全方位介绍了通信学院的基本概况和专业特色,并就卓越人才培养等问题与现场学生展开深入交流,鼓励和期待更多优质生源报考学院研究生。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乔德礼教授在长春开展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5月22日上午9:00-12:00,副院长乔德礼教授在长春悦岛酒店,从学科先驱陈涵奎教授、孙沩教授谈起,再到学
  • 2021-06-01
    为进一步扩大我校影响力,吸引更多优质生源,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发展需要,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组建本科生招生宣传工作小组,通过实地走访和线上直播全方位多途径精准开展本科生招生宣传工作。5月20日-5月27日,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郑正奇教授、党委副书记马红梅老师、辅导员王海建副教授、学院办公室主任李庆吉老师、院长助理蔡小梅老师,分别前往上海市松江二中、行知中学、华师大三附中实地走访宣传。5月29日,学院党委书记郑正奇教授、多维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健教授面向河北学子和家长开展高考招生咨询直播。通信学院党委书记郑正奇教授招生宣讲5月20日-5月27日,学院党委书记郑正奇教授面向上海市松江二中、行知中学、华师大三附中优秀学子,宣传推介我校本科招生专业设置、学科优势、人才培养、修读制度、海外交流、创新创业情况,从开学第一课、“独家记忆”毕业花海、五月广场音乐会到网红菜系全方位展示我校学生的丰富生活,郑正奇教授重点解读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批次、本科提前批次、普通本科批次等我校2021年在上海招生批次情况,并就考生和老师们最关注的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进行了互动交流,热忱欢迎同学们报考华东师大。
  • 2021-06-01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为珍贵的记忆。为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多彩、快乐的节日,5月30日上午,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工会联合历史学系工会一起举办了2021年六一儿童节“快乐嘉年华”活动。活动伊始,学院党委书记郑正奇代表学院对孩子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小朋友们致以节日祝福。同时对工会提出希望,希望工会更好地为少年儿童服务,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准备。学院工会主席李庆吉介绍了此次快乐嘉年华的准备情况。今年的嘉年华一共准备了10个活动,既有动手活动,又有智力活动,并详细介绍了各个活动的规则。希望大朋友、小朋友们能够欢聚一堂,在这里共同度过一个快乐、难忘的“六一”儿童节。这次活动在学院的支持下,参与活动家长的努力配合下,获得圆满的成功。通过活动,孩子们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得到了心仪的礼物,也在他们心中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家长也从这些亲子活动中收获了快乐。
  • 2021-05-28
    对于许多人而言,世界读书日只不过是一个纪念读书的节日。然而,读书日不仅仅应该成为一种具有仪式感的纪念方式,更应该像它宣称的那样:“让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202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华东师范大学发布了年度阅读力报告。报告展示了2020年两校区图书馆开放、使用情况,同时还发布了年度借阅达人榜单。其中,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杜浩东同学以年借阅图书369本的成绩登顶研究生年度借阅达人榜单。我们有幸采访了这位同学,聊聊他对阅读的看法。杜浩东同学谈及阅读习惯的培养,杜浩东同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说读书就是他最大的兴趣爱好。“有人喜欢旅游,有人喜欢打游戏,而我喜欢阅读,读书的时间是我最轻松快乐的时间。” 互联网时代,人手一部手机,信息获取变得十分便捷,但这却并未被很好地利用,反而越来越多人们渐渐变成了沉溺于聊天或游戏的“低头族”。但杜浩东同学很喜欢阅读,他讲道“我每年会买很多本书,相对于电子书,我更喜欢纸质书。我相信,对于热爱阅读的人来说,纸质书的意义是不同的。”杜浩东同学的书架杜浩东
  • 2021-05-28
    近日,第八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省赛成功举办,赵昆老师悉心指导姜梦圆和孙逸飞两位同学积极备赛,经过激烈角逐,获得省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成功晋级全国赛。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主办,全国近300余所高校15000余名选手参加了此次大赛。旨在贯彻国家移动通信5G技术发展战略,服务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大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为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创新型、综合型移动通信人才。本次竞赛活动积极响应了教育深化改革和发展方向,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ICT相关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并提升师生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学院将总结比赛经验,助力移动通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向移动通信及相关行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提升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 2021-05-28
    时值新一年研电赛备赛期间,5月26日下午,“兆易创新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Arm杯”上海赛区入校宣讲活动华东师范大学专场于闵行校区信息楼133会议室成功举办。来自合作企业、兄弟高校的专家和教师们与我校师生亲切互动,针对技术热点和参赛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往届奖项获得者也通过这一平台,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参赛经验。本次活动由刘一清教授主持,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郑正奇书记首先致欢迎辞。他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鼓励各位同学积极互动交流、更好地汲取备赛经验。郑正奇书记致欢迎辞随后,刘一清教授结合实际参赛经验,对于2020年度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上海赛区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我校往届参赛经验进行了回顾。刘一清教授回顾我校往届参赛经验来自阿里巴巴平头哥、华东理工大学和Arm中国的三位嘉宾分别针对不同赛题和技术应用进行了相关介绍。来自阿里巴巴平头哥的CPU产品技术运营负责人陈炜以“普惠开源芯片技术-带你进入RISC-V”为题,从四个晶体管的故事开始,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集成电路的发展过程以及RISC-V当下的技术进展。紧接着,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黄如副教授以当下热
  • 2021-05-18
    简介:周家辉,华东师范大学通信工程系2014级校友,2021年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签约华为海思。在校期间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及相关学业一等奖学金、“君浩基金”晶晨专项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党员。第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及相关专项赛全国一等奖四项,“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全国一等奖,“瑞萨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金奖。热爱成就梦想周家辉学长现签约华为海思,主要从事芯片部门下的系统硬件工作。谈及通信工程未来的就业方向时,学长说,对于通信专业不要想得太窄,我们学校的通信专业更偏向于电子工程,总的来分有硬件和软件两个方向,虽然通信学院是偏向于硬件的,但是硬件和软件不分家,毕业后也有相当多的同学从事软件方向的工作。谈到学长热爱的硬件领域,学长将硬件领域从上到下分为三个层次——硬件系统、集成电路、器件工艺。最顶层是硬件系统设计,譬如手机的整个硬件板、电脑的主板,做系统集成;中间层是集成电路设计,就是设计硬件系统上的
  • 2021-05-11
    为让学院师生品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争做合格党员,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开展以“百年跨越:对话红色经典”为主题的红色经典好书推荐活动,在跨越时空的对话里将红色精神一直秉持下去。在活动中,师生纷纷将自己推荐的红色经典书籍名称及推荐理由写到便利贴上,通过展板粘贴向大家分享自己推荐的好书。“能否从党史阅读中找到乐趣?”有老师提出这一问题,并向大家推荐了《党史细节——中国共产90年若干重大事件探源》一书,此书通过对中共90年历史中一些重大事件的关键细节的介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鲜活而生动的党史画卷,再现了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鼓励同学们在历史故事中发现问题、探寻真相。同学们推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选集》、《邓小平选集》、《红星照耀中国》、《红日》和《红岩》等经典党史书籍,通过分享图书简介和自己的感悟,把红色记忆、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牢牢植入学院师生的心灵。部分师生围绕特定历史时期或事件向大家推荐了《长征》、《道路之源、信念之根、力量之魂》、《红船映初心》和《保卫延安》等书籍,并在推荐理由中道出革命先辈的艰辛与拼搏,激励大家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此次红色经典好书推荐活动,
  • 2021-05-11
    为进一步发掘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的光荣历史、奋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好地传承信仰之光、理想之火,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赴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位于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始建于1915年,是典型的上海石库门民居,这座106岁的老建筑,历经风雨沧桑,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七个“第一”。中共一大和二大的相继召开,宣告党完成了早期的创建工作,也标志着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确立。师生依次参观了中共“二大”展厅、党章历程厅、中共“二大”会议旧址和平民女校旧址,认真观看了党史纪录片、陈列展厅里的文件史料,认真领会《党章》修订的历史脉络,感受中国共产党在探求民族复兴过程中的缩影,从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光辉历程。同学们纷纷表示,二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贡献,当学习感到疲倦时,都应到此感受党在创建初期所经历的坎坷与磨难,不断汲取前进与奋斗的动力,了解党领导下历史前进的轨迹,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 2021-04-30
    3月31日下午,中共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委员会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闵行校区一教206报告厅隆重举行,学院172名师生党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马红梅同志主持。马红梅同志主持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会议听取了郑正奇同志所作的《凝心聚力 锐意进取 努力开创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2019年7月,学校组建信息学部,成立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在这一年中学院以信息学部成立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部署,履行思想政治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基层党建和党组织建设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内监督工作方面的“三大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体党员唱国歌郑正奇同志做党委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中共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委员会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办法》、监票人和计票人名单,并介绍了候选人产生的过程。随后通过差额选举和无记名投票,大会选举郑正奇、吕岳、马红梅、乔德礼、李庆利、李小进和周梅7人为第一届党委委员。李晓婉同志宣读选举办法党员代表投票党员代表投票第一届
  • 2021-04-28
    为进一步强化空间信息与定位导航上海高校工程中心(下简称工程中心)与企业合作交流,调研定位导航相关产业现状,工程中心师生于2021年4月27日下午到上海华测导航西虹桥北斗产业基地进行了参观交流。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郑正奇、赵昆研究员、余超高级工程师、廖斌副教授、胡星波副教授以及工程中心研究生参与了此次活动。工程中心师生和公司代表合影在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沈礼伟的带领下,师生听取了关于公司近5年的发展历程、自主研发的GNSS芯片和板卡技术、现有的多行业主流定位应用方案等多方面的介绍。其中,包含SLAM、激光雷达和GNSS技术的多源融合定位在无人机、无人船和智慧农业领域的技术部署和应用引起了师生们的极大兴趣,也让师生对于定位导航产品级应用,产业和实验室现有研究的融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工程中心师生参观公司随后,师生和公司的软硬件研发部门负责人等共同进行了座谈会。公司魏立龙进一步介绍了公司的现有产品和企业文化。余超和郑正奇老师分别介绍了工程中心和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现有学生情况。就工程中心概况、学术成果和未来发展等三个方面展开了具体的介绍。师生就目前GNSS板卡使用中的具体疑惑
  • 2021-04-28
    简介:2017级电子工程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曾获2018-2019学年晶晨专项奖学金、2019-2020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0年度校长奖学金。至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6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50,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6篇;以共同作者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Nano Energy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10篇。路在脚下,心怀远方“学业与生活之间从来不是二元对立,而是对立统一。”在谈及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时,康玲说了这样一句话。她曾坦言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众多问题,但她始终以:“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移”的坚定信念直面矛盾,解决问题。另外,康玲还表示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劳逸结合,要知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学习就像拉弹簧一样,适当的松一松才能拉的更长。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
  • 2021-04-28
    校于2020年9月10日正式启动“教育筑梦”计划,以支持奋斗在全国各地基础教育领域的校友实现70个教育梦想,进而辐射带动当地基础教育新发展,深度服务党的教育扶贫和教育强国事业。经过学校推荐,学院通信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和华东师大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简称“华外实验”)结对,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科学英语课程研究与建设。4月26日上午,通信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党员前往华外实验参加听评课活动,正式启动“教育筑梦”计划。项目团队合影支部党员老师首先参与了华外实验三(8)班科学英语课程的听课活动,课程围绕“四季”开展,老师精彩的教学和学生们优秀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科学英语课程听课活动听课活动后,华外实验举办启动仪式暨评课活动。华外实验夏海萍校长对支部党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入选华东师范大学70个“教育筑梦”计划之一,学校十分期待能够通过这次“教育筑梦”计划提升科学英语教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发展。随后,英语教研组长路月迪老师介绍了该校科学英语课程的特色和现状。华外实验夏海萍校长致辞通信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周梅对刚刚听课的课程进行了点评,介绍了支部对实施项目的想法与计划,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