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通知公告
  • 2023-10-09
    报告题目:关于青年人才成长的三点感悟报告人:李明禄教授主持人:殷赵霞教授报告时间:10月24日15:40-16:20报告地点:闵行校区信息楼魔方厅报告人简介: 李明禄,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杰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优秀曙光学者。曾任教育部“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计划”专家组专家、工信部云计算研究中心首席专家、IEEE 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技术委员会和并行处理技术委员会中国区主席、ACM SIGAPP China 主席,中国大数据智能计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委和物联网专委委员、国际会议IEEE IPDPS 2012 的大会主席、IEEE INFOCOM 2011 的大会副主席、CCF-A期刊IEEE Trans. Services Computing和IEEE Trans.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编委。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点研发计划、973 计划、863 计划等20 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了高水平会议和期刊论文200 余篇
  • 2023-10-09
    报告题目:基于秘密图像共享的分享域上的可逆式信息隐写技术报告人:杨庆隆教授主持人:李庆利教授报告时间:10月24日15:00-15:40报告地点:闵行校区信息楼魔方厅报告人简介: 杨庆隆教授在成功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他的B.S.和M.S.学位,均由交通大学授予。杨教授自1999年起在台湾国立东华大学任职,現在是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的特聘教授。他曾担任密苏里大学、米兰大学、和东京大学的客座教授,目前是IET Fellow和IEEE高级会员。杨教授对视觉密码学和秘密图像共享有深入与广泛的研究、並有卓越贡献。他是「视觉密码」研究的先驱,并首创视觉密码领域的重要研究分支「机率式视觉密码」。他的研究领域还包了括纠错码、信息隐写、多媒体安全、與加密和网路安全。他撰写了两本书,并在信息安全和编码理论领域发表了280多篇以上的专业研究论文(包括160多篇SCI索引论文,其中有一些是ESI TOP1%高被引论文)。他并在国际学术组织其专业领域,担任40多种主要科学期刊的技术评审员,并担任一些期刊特刊的主编与编辑委员。此外,他还也被邀请担任各种国际会议的主席、主讲人、委员会成员。他是Instit
  • 2023-10-09
    报告题目:智能电磁感知的若干进展报告人:李廉林教授主持人:丁军 教授报告时间:10月23日 10:00-11:30报告地点:信息楼341报告人简介: 李廉林:北京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在Nat. Commutations, Nat. Electronics, Science Advances, IEEE Trans.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23篇高被引论文),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3部。多项科研成果已获国内外工程应用,多项成果被写入超材料、下一代感知与通信系统、未来测量与传感系统等的发展路线图。报告内容简介:智能电磁感知是电磁成像与探测的智能化发展,是智慧家庭、生物医学、工业诊断、安全检查等领域的基础性、关键性、共性的技术。本报告重点介绍我们团队过去一年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智能电磁摄像机、超材料机器人和大语言-电磁模型等。
  • 2023-10-09
    报告题目:面向开放环境的自适应机器学习初探报告人:侯臣平 教授主持人:王妍 研究员报告时间:10月17日10:00-12: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521-425-369报告人简介: 侯臣平,GF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基础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自适应学习理论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军事领域。近年来,在IEEE TPAMI等国内外著名刊物和会议上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IEEE/ACM汇刊长文30余篇),担任ICML、IJCAI、AAAI等会议的AC/SPC/PC等,是Neurocomputing等SCI期刊的编委,多篇论文进入ESI各层次高被引论文。担任军科委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首席,主持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F973专题等15项项目。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享受军队专业技术岗位二类津贴等。报告内容简介: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自适应学习是一种主动应对开放环境带来变化的机器学习范式。本报告从人工智能视角,把自适应学习看作是模拟人类思考和解决开放环
  • 2023-10-09
    报告题目:基于机器学习的心脏影像分析报告人:张贺晔教授主持人:王妍研究员报告时间:10月16日10:00-12:00报告地点:闵行校区信息楼133会议室报告人简介: 张贺晔教授在清华大学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后,于2007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历任副研究员和研究员,于2018年以百人人才计划进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主持项目包括国家杰青,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项目,国自然联合基金重点,广东省杰青人才项目和广东省科技厅人工智能重点专项项目。他主要从事健康信息学定量分析研究工作,以临床健康信息需求为驱动,推动并发展了一系列健康信息定量分析的技术与方法。截止目前,发表学术论文已经超过100篇,其中包括多篇IEEE期刊(TMI,TBME,JBHI)和MedicalImage analysis。他在医学图像处理领域顶级会议发表过多篇文章,其中包括MICCAI会议。申请或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项,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创新奖三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报告内容简介:心血管疾病一直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因此运用医学影像是精准诊断心血管疾病是
  • 2023-10-09
    报告题目:多域复用电磁超构表面及其全息加密研究报告人:朱卫仁副教授主持人:丁军 教授报告时间:10月10日10:00-11:00报告地点:信息楼133报告人简介: 朱卫仁,上海交通大学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和2011在西北工业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6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莫纳什大学做博士后,2016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朱卫仁博士的研究围绕电磁超表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超表面电磁调控、电磁隐身与伪装、全息成像、超表面天线等。目前已发表SCI收录的期刊论文150余篇,被引用5000余次。朱卫仁博士是IEEE Senior Member,OSA Senior Member,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担任IEEE Photonics Journal等期刊副编辑。报告内容简介:电磁超构表面是一类由亚波长结构组成的二维人工电磁界面,为灵活调控电磁波开辟了新途径。随着人们对高速、大容量信息传输和多通道集成化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利用单一口径的超构表面实现多通道的信息存储和传输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增加超构表面中多个信道的独立编码组合,可
  • 2023-10-09
    报告题目:相模天线与广义阵列研究报告人:耿军平研究员主持人:丁军 教授报告时间:10月9日14:00-15:00报告地点:闵行校区信息楼341会议室报告人简介: 耿军平,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中国天线学会委员,IEEE Senior Member,Editor-in-chief of Modern Antenna series books (Springer), Vebleo Fellow。主要研究紧凑的高性能天线、相模天线与广义阵列理论、SSPPS天线、小型机械天线/ 纳米天线与光探测技术研究等。至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两篇论文被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ation推送为2022年天线与传播领域热点论文。已由Springer出版专著4本,其中《Omnidirectional Slots Antenna》获得202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已授权专利100余项。2007年以来已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横山亮次优秀论文奖、IWAT2010最佳论文奖、IEEE MAPE 2015最佳论文奖等多个奖项。报
  • 2023-10-07
    集成电路工程学科介绍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国家优先支持和发展的学科,集成电路产业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我校在该专业方向上具有超过50年的人才培养历史和雄厚的校友资源,毕业生就业率百分之百。产教融合项目相比常规专业学位教育,更侧重与企业的联合培养,尤其将重点培养先进集成电路制造、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和特色集成电路工艺与器件等方向的研究生。在培养方式上,全程贯穿产教融合理念,除硕士第一年和博士第一、二年课程教学在校内,其余时间全程在知名企业实际参与企业芯片制造和设计项目,将毕业论文选题、内容与产业真实问题、实际需求充分融合。产教融合企业介绍1、华虹集团。旗下包括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自建设中国大陆第一条8 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起步,现已成为拥有3座8英寸工厂的全球领先特色工艺纯晶圆代工企业。华虹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领先的12 英寸特色工艺生产线,全球第一条12英寸功率器件代工生产线。华虹无锡二期 (华虹半导体制造(无锡)有限公司)12英寸芯片生产线已开工建设。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是国内首条智能派工全自动搬送的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
  • 2023-09-25
    2023年9月24日,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2024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含直接攻博)(以下简称“推免生”)复试试分别在我校闵行校区信息楼和实验A楼进行。根据申请材料审核和复试成绩统计,以下推免生按照报考专业、复试合格的推免生排序。特此公示。姓名本科院校报考专业申请层次王惜蕊华东师范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直博生谷钧桐河北师范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直博生陈文杰华东师范大学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硕士成文静华东师范大学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硕士张祥宇华东师范大学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硕士袁禹童华东师范大学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硕士戴斯哲华东师范大学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硕士黄丝敏华东师范大学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硕士怀宇华东师范大学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硕士徐亮华东师范大学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硕士丁顺龙华东师范大学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硕士石嘉颖重庆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硕士李子涵上海大学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硕士徐昊奕河海大学通
  • 2023-09-21
    报告题目:仿生表面网报告人:王钻开 教授时 间:9月26日上午11:00地 点:信息楼魔方厅报告人简介:王钻开教授现为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及机械工程学系讲座教授。王教授于2000年在吉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2008年获伦斯勒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博士学位。王教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于2009年底入职香港城市大学,在2021年7月成为讲座教授。王教授曾任香港城市大学工学院副院长(2019-2022)及仿生工程研究中心创始副主任(2021-2022)。王教授担任Wiley出版社期刊《Droplet》的执行主编,同时亦担任10多个国际期刊的副主编和顾问编委。 王教授是香港青年科学院院士(创始成员)、香港研究资助局高级研究学者(2022)、2022 年度「全球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国际仿生工程学会会士及中国教育部长江讲席教授(2016)。他的研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收录,更获得了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的金奖和评审团嘉许金奖。同时他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德国跨界创新科学突破奖(2023)、裘槎优秀
  • 2023-09-21
    报告题目:集成电路的背景,现况,展望与可靠性报告人:刘俊杰 特聘教授/博导/主任时 间:9月25日上午10:00地 点:信息楼133会议室报告人简介: 刘俊杰教授是北方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器件研究中心主任,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组织部特聘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教育部海外名师,美国国家创新学院院士,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学会(IEEE)会士,英国电子工程学会(IET)会士,新加坡人工智能学会(AAIA)会士。 刘俊杰教授是国际集成电路可靠性权威之一,也是国内静电保护领域的开拓者,过去30年致力于提升集成电路可靠性的科研和教学,建立了中国第一批静电保护实验室,培养了许多相关的专业人才。 可控硅是一个有效的集成电路静电保护器件,可是它传统上存在了几个无法越过的技术瓶颈。刘教授的研究成果打破了这些困难,创造了国际上用可控硅设计出来的静电保护的记录,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基于标准硅CMOS和BCD工艺平台的高鲁棒性,高兼容性,低漏电流,低电容,低电阻,和小面积的可靠性技术。他近期也致力于开发基于第三代半导体工艺的可靠性方案,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例如他的团队于2013年设计了
  • 2023-09-21
    报告题目:从不同角度看联邦学习(A Look at Federated Learning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报告人:Tony Q.S. Quek 教授时 间:9月22日上午10:30地 点:信息楼133会议室报告人简介: Tony Q.S. Quek教授是新加坡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他在东京工业大学的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博士学位。他现在是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的教授,担任信息系统技术与设计学院的院长、未来通信研究和开发项目的主任、SUTD AI项目的部门领导以及SUTD-ZJU IDEA项目的副主任。他当前的研究方向包括无线通信和网络、6G、网络智能、非地面网络和开放无线接入网络。 他积极组织和主持会议,在多个国际会议中担任专委会成员。他现在是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TWC)期刊的领域编辑。他曾担任过IEEE TWC期刊的执行编辑委员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