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 2025-04-17
    4月15日,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邀请“明新”警务工作室警官周新凯在信息楼魔方厅为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家安全教育主题讲座。活动吸引近百名学生参加。周警官介绍了当前国家安全形势,通过分析典型案例,结合学院的专业特点,周警官重点阐释了硬件设备安全、通信网络防护等专业领域的安全知识;结合高校多发的“冒充熟人诈骗”“虚假投资平台陷阱”等大学生受骗案例,他提醒所有学生警惕利用AI换脸、虚拟号码等技术实施的精准诈骗。周警官强调,“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位学子都应成为安全防线的建设者”。 这场兼具专业深度与警示意义的讲座,为在校学生敲响安全警钟。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学生安全
  • 2025-04-14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4月9日下午,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在信息楼一楼魔方厅召开教职工大会,通报部署近期学院工作,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大会由党委书记夏冰主持。 首先,夏冰带领全体教职工开展集体学习。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点学习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具体要求,解读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主要表现,强调要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二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考察时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剖析违反师德师风的典型案例,强调教职工要自觉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守住师德师风底线。三是学习落实安全稳定工作相关的部署要求,强调要树立大安全观,提醒大家要加强学
  • 2025-04-14
    2025年4月9日,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张启灿一行来访我院调研研究生培养工作。我院党委书记夏冰、副院长李庆利以及王妍、徐景、王慈、石春琦等老师出席交流。会上,双方分别介绍了研究生培养经验,并就优质生源吸引、分类培养优化、科技竞赛提升等议题深入探讨。此次交流为两院后续合作奠定基础,未来将进一步深化资源共享与合作。
  • 2025-03-25
    2025年3月19日下午,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2023级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生团支部联合剑川路五号楼学生自主管理团队,在校图书馆第一、第三党支部的支持下,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团日活动——“图书整理志愿服务,共建文明书香校园”。40名团员青年在图书馆各点位认真践行学雷锋志愿服务,在点滴参与中厚植担当精神。活动伊始,图书馆老师为志愿者们进行了简短的岗前培训,详细讲解了书籍分类、编码规则以及图书上架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随后,志愿者们分为两组,迅速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第一组同学化身为“图书侦探”,他们逐本核验书架上的书籍编码,并将200余册乱序图书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精准归
  • 2025-03-25
    Nano-Micro Letters发表华东师大研究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随着半导体技术向1nm节点迈进,传统硅基晶体管因短沟道效应、漏电流激增和三维堆叠工艺复杂度飙升等问题,面临性能和成本的严峻挑战。国际器件与系统路线图(IRDS)虽将硅基互补场效应晶体管(CFET)列为1nm节点的候选技术,但其复杂的三维堆叠结构需成倍增加掩膜数量(图1),导致制造成本剧增。二维材料(如MoS2、WS2)因原子级厚度、高迁移率和优异静电控制能力,被视为突破硅基极限的关键方向。图1 (a)从16纳米到3纳米以下节点的栅极长度和器件栅极间距的演变;(b)总掩膜数量随技术节点的变化;(c)和(d) MoS2纳米片晶体
  • 2025-03-17
    政策优势一览引进流程快速化学校落实优秀人才快速引进机制,对高层次人才与急需紧缺人才采取“一事一议”,设计定制化引才落地举措,最快一周即可引进,让您落地顺心。培育模式个性化学校为青年人才量身定制事业发展方案,学术领军“传帮带”,学校各职能部门多部门联动,合力为人才创设发展条件,让您成长放心。晋升通道畅通化学校构建了包括基础人才、后备人才、青年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和杰出人才的全方位人才体系,还设置破格晋升、“校长直聘”等职称聘用方式,为特殊人才或学科急需人才开辟快速通道,让您晋升舒心。评价机制多元化学校构建形成了以贡献为导向的多维度多元化评聘考核体系,如将团队合作成果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将服务国家和
  • 2025-03-11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锚定卓越育人目标,推进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提质增效,学院本学期起推出“芯光讲堂”——精英班2.0卓越素养养成系列活动,为同学们打开一扇通往科技前沿的窗口,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2025年3月5日下午,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吕岳教授为学校师生作题为“DeepSeek背后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报告,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脉络、DeepSeek核心创新及中国AI领域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报告由学院刘一清教授主持,吸引了校内多个专业150余名师生参加,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吕岳首先回顾了人类文明从农业、工业到信息化的演进历程,系统梳理介绍了从图灵测试到三
  • 2025-03-04
    2025年2月21日,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张润曦教授领衔的团队在高性能射频集成电路领域取得标志性进展,三篇创新性论文被国际顶级会议IEEE射频集成电路研讨会( 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s Symposium,RFIC)2025正式接收,三项成果均由华东师范大学独立研发完成,指导老师为张润曦教授、石春琦教授和黄磊磊副研究员。RFIC始于1969年,由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学会(MTT-S)主办,是射频集成电路领域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国际会议,每年在全球录用90篇左右论文。 本次入选的三项成果覆盖5G/6G无线通信与智能感知核
  • 2025-01-27
    长风浩荡启新程,奋楫扬帆正当时。2024年,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深入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切实把“四个面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以及“三大卓越工程”“五个一流行动计划”等理念和要求贯彻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为卓越方可立足”,全院师生团结共进,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教学成果喜获佳绩,科研学术喜报频频。 让我们一起回顾学院2024年的亮点工作!创新引领 卓越学术1.学院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前沿科技研究,2024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3项、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项目1项、上海市6G前沿技术领域项目1项。到账科研经费近6300万元,再创历史新高。2.吴幸教授入选
  • 2025-01-22
    近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4年度上海高校市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沪教委高〔2025〕5号),我院李小进教授负责的《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入选2024年度上海市级一流本科课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是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紧扣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总培养目标,注重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相结合、现实科技与未来发展相结合、专业技术与跨学科拓展相结合,培养微电子核心科技领域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卓越工科人才。自2018年开课以来,不断迭代升级,已
  • 2025-01-20
    在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3项(两项进top10)、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华为6G专项赛三等奖1项。近10年来,华东师大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在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30项。 在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TI杯1个、国家级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以及省部级一等奖1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6个;在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以及省部级一等奖10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4个。 学生申请专利105个,授权专利49个、实审专利19个…… “兆易创新杯”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颁奖现场 这些过硬的
  • 2025-01-16
    人类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奔腾不息,我们每个人只是其中一朵美丽的小浪花,跳跃闪耀并留下永久的定格。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最早孕育于建校初期的物理系,从丽娃河畔到樱桃河畔,经过70余年的峥嵘历程,华东师大“电子科学技术”以及“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集成电路工程”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两个工程硕士点,以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和“通信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经几代电子人的不懈努力 、薪火相传、攻坚克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他们为国家的电子科技事业做出了贡献,穿越时空回顾历史,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不仅是过来人的感悟,更有对继任者的希冀。注:2024
  • 2025-01-16
    为发掘先进学生典型,树立优秀学生标杆,学校设立“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奖学金”。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奖学金是是为奖励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而设置的最高等级奖学金,是在校生的最高荣誉,每年评选出在本年度表现优异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各不超过10名。12月9日,学校举行了2024年度校长奖学金终评答辩会。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2021级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孙国栋凭借卓越的表现突出重围,荣获2024年度校长奖学金!这是我院本科生连续三年获得这项校内最高级别奖学金。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孙国栋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绩点3.92,课程均分92.52,现已保研至北京大学,未来将从事激光雷达领域相关研究。
  • 2024-12-30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27日9时03分30秒,中国科学院运载火箭“力箭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我院廉鹏飞研究员团队研制的“华东师大通用元器件在轨验证平台”-“云间一号”试验载荷送入预定轨道,首次实现了我校自研卫星载荷的成功发射。“力箭一号”运载火箭预发射现场“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面向我国宇航器件和芯片自主可控的国家发展战略和迫切需求,以及COTS器件大规模空间应用的发展趋势,为保证卫星用元器件的在轨运行可靠性,除开展常规的地面验证外,还需要针对无飞行经历的新研元器件开展在轨测试和验证。针对此需求,我院廉鹏飞研究员团队联合国内优势单位研制了“华东师大通用元器件在轨验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