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教学
招生教学
当前位置:首页  招生教学
  • 2025-06-27
    学校、院系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是全国第一批成立微电子专业的学校之一。1970年开始招收半导体学科本科生;1981年获批“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器件物理”硕士点;2003年获批“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007年获批“上海市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2020年1月,“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行列;2022年7月,获批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集成电路学院拥有深厚的学科积淀,致力于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卓越人才。 目前,华东师范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方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全职教师33人,其中国家级人
  • 2025-06-06
    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目前设有宽带无线通信与光通信、智能时空信息与定位导航、生物信息处理与智慧医疗、信息感知分析与智能系统、高速电路系统与芯片设计等研究方向,致力于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通信与电子领域卓越人才、推进一流信息学科建设。2021年4月学校批准成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挂靠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同时批准成立集成电路产业学院(2023年获批为上海市重点现代产业学院),隶属于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设有智能EDA与建模、集成电路先进工艺、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先进器件与封装可靠性等研究方向,强化目标导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
  • 2025-05-30
    5月28日下午,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于闵一教109开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院教学研讨公开课活动,学校本科教学督导代表刘一清、学院副院长张润曦、学院本科教学督导代表刘洪英、学院教学委员会成员王慈、石春琦、金豫以及近三年新进教师参加。 本次公开课活动共观摩了李小进教授的《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胡孟晗副教授的《视觉算法》两门课程。课堂上,李小进教授教学内容娴熟,讲课思路清晰,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胡孟晗副教授备课充分,语言简洁生动,利用教学视频等在线资源与学生交流互动。两位老师运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为观摩公开课的教师呈现了一次优质课堂。 在课后研讨环节,参会教师就此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
  • 2025-05-15
    2025年5月7日下午,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在信息楼133会议室召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师生座谈会。学校本科教学督导代表石艳玲、学院本科教学督导代表刘洪英,院长助理周梅,教师代表石春琦、王慈以及教务员吴澄出席,与7位学生代表围绕学业发展、职业规划和校园生活等进行沟通交流。 会上,学生代表针对专业课程安排、学科内容衔接和培养方案设置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围绕本科生学业生活安排、时间管理规划及能力素养提升等方面开展了综合讨论,积极出言献策。 王慈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专业课程学期安排设置和培养方案改革优化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提供了具体建议;周梅、石春琦老师结合国内外高校的培养模式,从多个
  • 2025-05-07
    4月27日上午,金山区教育局与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合作揭牌仪式在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金山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松皓和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庆利共同揭牌。 此次合作将从学生和教师两端发力,通过技术赋能、实践赋能等多种措施,全面推动双方资源互通。 交流环节,李庆利介绍了华东师大通信学院的优势,并表示会全力推进合作,助力金山培养创新人才。李松皓表示,希望双方在人才培养、科技项目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提升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金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介绍了金山科技教育情况。 会前,通信学院副院长李庆利一行参观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科技工作室,深入了解当前正在开展的科技项目,为后
  • 2025-04-14
    2025年4月9日,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张启灿一行来访我院调研研究生培养工作。我院党委书记夏冰、副院长李庆利以及王妍、徐景、王慈、石春琦等老师出席交流。会上,双方分别介绍了研究生培养经验,并就优质生源吸引、分类培养优化、科技竞赛提升等议题深入探讨。此次交流为两院后续合作奠定基础,未来将进一步深化资源共享与合作。
  • 2025-01-27
    长风浩荡启新程,奋楫扬帆正当时。2024年,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深入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切实把“四个面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以及“三大卓越工程”“五个一流行动计划”等理念和要求贯彻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为卓越方可立足”,全院师生团结共进,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教学成果喜获佳绩,科研学术喜报频频。 让我们一起回顾学院2024年的亮点工作!创新引领 卓越学术1.学院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前沿科技研究,2024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3项、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项目1项、上海市6G前沿技术领域项目1项。到账科研经费近6300万元,再创历史新高。2.吴幸教授入选
  • 2025-01-22
    近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4年度上海高校市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沪教委高〔2025〕5号),我院李小进教授负责的《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入选2024年度上海市级一流本科课程。《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是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紧扣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总培养目标,注重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相结合、现实科技与未来发展相结合、专业技术与跨学科拓展相结合,培养微电子核心科技领域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卓越工科人才。自2018年开课以来,不断迭代升级,已
  • 2024-11-26
    一、工作原则贯彻落实党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和维护教育公平为出发点,坚持科学选拔、公平公正、全面考查、客观评价、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为党育人、为国选才,为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及卓越育人使命,选拔高层次人才。二、组织管理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负责全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在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的指导下分别成立报考资格审核小组、专业资格审核小组和综合考核小组。三、报考条件考生需符合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报考条件,且学业基础好、科研能力强、有良好的科研潜力和创新能力。四、招生专业和导师我院按专业学科招生,考生在报考阶段填写的导师为“意向导师”,实际录取受计
  • 2024-11-20
    报告题目:动态可控液晶功能序构及多自由度光信息调控报告人:郑致刚教授主持人:丁 军 教授时 间:11月26日13:00-15:00地 点:信息楼133报告人简介:郑致刚,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和美国肯特先进材料与液晶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从事液晶光学微结构材料、结构构筑、操控及应用研究。近年来聚焦液晶微结构组装弹性动力学与多自由度、多层级结构构筑;高稳定、强抗疲劳、广动态域多自由度微结构操控;液晶微结构多自由度光场构造与调控应用开发,作为第一和通讯作者在Nature、Nat. Photonics、Nat.
  • 2024-11-13
    由华东师范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办,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承办的“科教融汇 产教融合——集成电路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分论坛”于11月12日下午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网院楼407室顺利召开。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总裁也是我校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寿面,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瑜、副部长马香柏,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科技管理经理何敖东,长三角国创中心工程教育部部长阚芃芃,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旭,上海新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项目总监蔡艳,上海邦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发展经理江瞳,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副主任乔德礼教授、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孙亚
  • 2024-11-11
    我院召开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本科教学工作座谈会为落实“卓越育人工程”目标要求,优化本科生培养方案,深入了解各年级本科生学习与生活情况,11月6日,学院在信息楼133会议室召开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本科教学工作座谈会。教务处谢攀之老师来我院指导,学院党委书记夏冰、党委副书记王山玲、副院长张润曦、教师代表王慈、石春琦、教务员吴澄以及各年级专业本科生代表参加座谈会。会上学生代表对专业课程安排、学科内容衔接和培养方案设置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围绕本科生日常学习、学业生活安排、时间管理规划等方面积极献策。夏冰老师对各位同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也希望学生们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学
  • 2024-09-19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2025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含直博生)工作细则 根据教育部及我校2025年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我院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含直博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具体接收细则如下:一、报考条件及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诚实守信,品德良好,学风端正,遵纪守法;3、已获得就读本科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4、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兴趣,有突出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我校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规定的要求。二、考生报名
  • 2024-09-19
    题目:6G通信-定位-感知技术与应用报告人:徐正元 教授主持人:汤璇 副教授时间:9月30日14:00-15:30地点:闵行校区信息楼魔方厅报告人简介:徐正元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无线光通信与网络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QR计划”特聘专家,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89年和1991年分别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6年在清华紫光集团担任部门经理和工程师。于1999年加入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先后任助理教授、终身副教授、教授,创建了加州大学泛在光通信(UC-Light)研究中心并